“十四五”时期推动“旅游倍增” 上海将这么干

新华财经上海4月1日电(记者陈爱平)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2.3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09.5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在2020年基础上,上海旅游总收入、旅游投资量、千万级年访问量的景区数量等发展指标实现倍增。

供需新动态平衡正在形成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1日在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2021上海旅游产业发展峰会”上介绍,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恢复程度,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特别是,数字旅游发展迅速,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管理数字化,“预约制”成为景区“新标配”;营销数字化,“直播间”成为企业“主战场”;体验数字化,“云旅游”成为游客“新玩法”。

上海正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需求端来看,旅游消费出现三个转变:一是旅游目的地从全球游向国内游、本地游转变,郊野游、周边游表现火爆,上海的乡村精品民宿、主题度假酒店在周末和节假日多次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有力带动和激活了上海消费市场。二是旅游方式从团队游向家庭游、定制游转变,以家庭为主、平均一个团只有3到5人的私家团异军突起,在一些热门线路和目的地,私家团的占比达到20%以上。三是旅游偏好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度假休闲、深度体验转变,疫情使得慢节奏、主题化、沉浸式旅游成为“香饽饽”。

顺应需求变化,上海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旅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文旅业向数字化转型,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采用高科技的旅游企业相比业内其他企业,在创造营收上高出9%左右。二是文旅业新旧动能转换,文旅综合消费成为未来收入增长点,景区正从前端门票经济模式向侧重后端综合消费模式转移,从过去的“门票经济”走向综合的“产业经济”。三是旅商文体展多业融合,“旅游+”和“+旅游”是重要发展方向,医疗型、康养型、生态型旅游产品成为旅游者新宠,运动旅游、游乐旅游、美食旅游、医疗旅游等产品的迭代创新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上海将如何实现“旅游倍增”?

方世忠介绍,上海是我国都市旅游的首创之地,是国内国际旅游的枢纽门户。“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实施“上海旅游”倍增计划,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畅通内循环,聚力开发国内游市场。最近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基底,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红色经典游”“浦江游览”“建筑可阅读”等文旅精品。结合城市微更新,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旅游新空间、新体验。

二是聚焦新消费,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大力发展“旅游+”和“+旅游”,培育旅游消费新增量。鼓励市场主体延伸产业经营链条,提升多元化、高质量的供给能力。

三是拥抱数字化,开创智慧旅游新时代。强化“新基建”赋能,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应用场景,今年计划建设20家智慧景区、600家智慧酒店。深化线上线下联动,开发更多“云会展”“云演出”“云游园”“云过节”“云直播”系列精品。

四是防疫常态化,构筑全域旅游安全网。健全疫情动态监控、联防联控、应急响应等机制,完善旅游业预警和应急体系,强化旅游危机应对能力,构筑安心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打造高原上的高峰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上海旅游业已经构建起多业融合的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都市旅游”发展的高原。方世忠介绍,上海正在都市旅游“高原”的基础上开辟“新高峰”。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从促进文旅投资和文旅消费两端发力,进一步健全旅游招大引强机制,优化旅游投资政策配套,完善旅游投融资服务保障,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上海将聚焦“一江一河”“五个新城”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十大类引领性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上海还将打造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文旅消费信息发布推广等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搭建旅游资源交易、高端人才培养、全球旅游智库、国际旅游营销等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全方位提升上海旅游的辐射服务能级。

上海正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致力于建设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推出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投资与合作,推进国内旅游业提振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