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承压银行同业存单放量,3月发行2.49万亿创新高

预计二季度同业存单发行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作为银行缓解负债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来同业存单备受青睐。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3月,同业存单发行总额达2.49万亿元,创下月度发行规模新高;平均发行利率为2.97%,较2月小幅微降。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单市场的放量发行,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银行业整体负债压力大,尤其是中小银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对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市场利率上升的预期升温,不少银行发行节奏有所提前。

除了银行自身的原因外,也有观点提及,在需求端,随着权益市场的大幅调整,货币市场投资者对同业存单的配置意愿明显增加,也使得同存发行量大幅提高。展望4月,有分析称,存单供给存在边际增加的可能,但存单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可能不大。

3月同存发行创新高

步入2021年,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势头不减,截至3月末,今年发行规模已达5.6万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4万亿元。其中,仅3月发行量就达2.49万亿元,创月度发行规模新高,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0%。

其中,城商行、国有大行、农商行发行增幅明显。具体来看,城商行3月发行规模为7430亿元,较2月的5650.3亿元明显增长31.5%;国有大行发行规模达5207.7亿元,环比增长39.5%;农商行发行规模为2244亿元,较2月大幅增长51.6%。另外,股份行发行规模为9742.1亿元,环比增长15.4%;其余类型的银行发行规模则相对较小。

在业内人士看来,同业存单规模的持续增长主要与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有关。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称,当前国内银行业整体负债压力大,尤其是中小银行,这主要是受三方面影响,一是国内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竞争加剧;二是网点、品牌、服务创新等方面不及大型银行;三是近年国内监管环境的变化,针对负债管理补短板、治乱象等。

比如,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办法》,明确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六大要素,要求构建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再加上此前发布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大额风险管理办法及互联网存款等监管要求,使得渠道有限的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明显增加。

在此背景下,同业存单作为破解负债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备受银行追捧。“而且,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在负债竞争、非标回表和理财压降压力下,不少银行增加了同业存单发行。”周茂华对记者说道。这在市场上也有直观体现。今年年初,百余家银行公布了2021年度同业存单计划,其中有不少银行不同程度地上调了年度计划发行量,调整范围在几十亿元至上千亿元不等。

另一方面,3月本身同存到期量偏高,达2.1万亿元,银行存在到期续作的动力,再加上市场对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市场利率上升的预期升温,从而使得许多银行的发行节奏提前。

同时,从需求端看,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称,年初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利率由短及长逐步稳定,货币市场投资者的配置意愿明显增加。这意味着,在二级市场,非银机构对同业存单配置力度的加强反促同存发行规模的提高。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近期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增加了对存单的配置需求。实际上,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货基份额持续上升,而货基是同业存单的重要投资者,根据CFETS现券成交数据,3月基金在二级市场上净买入存单1422亿元,其中货基净买入存单1024亿元。这主要是由于,近来随着权益市场大幅调整,机构避险需求增加,相比其他资产,同业存单兼具票息和流动性,较有吸引力。

发行价格小幅下降

在发行放量的同时,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出现小幅下降。Wind资讯数据显示,3月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为2.9734%,虽高于1月的2.82%,但低于2月的3.028%。

安信证券分析称,存单收益率下行来自于存单市场供需两方面的原因。供给端,3月下旬以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压力不大;而在需求端,市场对同业存单的需求仍然较为旺盛,从而推动存单利率下行。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存单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可能不大。张旭称,今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将是稳字当头、不左不右,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利率等中期市场利率将以1年期MLF利率为中枢波动。在这一情况下,今年同业存单发行的总量和节奏大概率会合理适度,利率亦会平稳运行。

安信证券研报也提及,当前超储率不高、4月地方债存在发行量上升的可能性,如果央行对冲不及时,资金利率或存在上行压力;同时,目前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下行至3.05%,较1年期MLF利差已经不大,存单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可能不大。

至于未来同存发行规模是否会扩大,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上半年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预计二季度同业存单发行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展望4月,有观点预计,不排除银行为了降低季度内发行成本不确定性、减轻后续发行压力,而在季初增加存单发行的可能,存单供给或边际增加。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