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软件观察丨江南大学科研院院长吴小俊:把握机遇 凝聚合力 构建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

导语:2012年,无锡启动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紧紧围绕“名园、名企、名人、名品、名展”工程,推进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特色优势逐渐彰显。近期中经社深入调研形成系列观察稿件,旨在客观阐述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新面貌新经验。敬请关注!

 

近年来,无锡软件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前沿领域加速发力,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小俊表示,无锡应立足新起点、新站位,对标行业发展先进,凝聚各方合力,大力培育软件引领型企业;突出人才引培,夯实产业发展根本,准确把握突破路径,努力在“加速”中缩小差距,构建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

把握机遇行业竞争优势凸显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软件产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吴小俊认为,近年来,无锡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取得积极成效,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顶层谋划上,无锡自启动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以来,相继出台软件相关产业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同时注重对特色型软件产品的培育,明确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等软件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能力上,无锡拥有总参第56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中航607研究所、超算中心等一批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其中,总参第56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走在国产化前列。同时无锡也是亚洲唯一入选IEEE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具有创新发展的优势基础和爆发潜力。

细分领域上,无锡涌现出一批“领头羊”企业。基础软件领域,“永中Office”办公套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首批参与国产替代工程项目产品。应用软件领域,无锡华云集团“国产通用型云操作系统安超OS”是国产首款通用型云操作系统,且其安超云一体机荣获“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超融合产品用户首选品牌”。

多方联动凝聚企业发展强劲合力

对标杭州、苏州等其他“名城”,无锡亟需培育一批软件头部企业。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吴小俊说,无锡软件产业骨干企业呈现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需要进一步凝聚多方合力,推动软件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加强市校合作。无锡正在加强与江南大学和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的市校合作,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结合软件产业“补短板”需求,在重大科技攻关、高新技术转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一批市校合作项目,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集聚创新载体。无锡可以借鉴深圳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全球知名大学来锡建校区、教育基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集聚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更多创新项目、前沿技术孵化成长,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产业发展集聚创新,供需两侧密切互动、产教两端高度融合”的软件产业发展生态。

强化产研协同。无锡可借鉴阿里和浙江大学校企合作模式,搭建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交流平台,以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打造“生产+研发+检测+人才培养+项目孵化”的全链条“产学研”合作机制。基于此,无锡应让企业“走出去”,与大学大院大所“零距离”接触,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建科技产业园区,形成全链条软件产业生态体系。

补齐短板强化本土软件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数量不足、软件人才资源短缺,是无锡长久以来的短板。

吴小俊认为,近年来,无锡立足实际,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从“海智计划”到“太湖人才计划”,积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促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远程服务等方面智力支持,形成了引智共享、借智增力、聚智登高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现阶段,无锡已拥有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京理工大学无锡江阴校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信息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等多所高校,拥有相对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具有培养本土软件人才的基础与实力。

以江南大学为例,一方面,该校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牵头成立的江苏省模式识别与计算智能工程实验室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竞赛大奖,全球竞争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链条培养机制,为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江南大学作为本土高校,正在面向无锡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整合学科,以更好地为无锡软件名城的发展服务。未来,无锡应进一步发挥此类高校的人才培养资源优势,鼓励高校探索创新培养模式。

针对自身发展定位和目标,无锡可以把项目建设作为人才实践、锻炼、创造主阵地,细化项目人才需求,强化重点项目人才跟踪服务,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软件技术人才;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高层次人才,以高端人才开发带动个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强化软件产业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发挥无锡虹吸效应,将市场机制引入人才工作,促进人才资源配置科学化、市场化,更大力度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殷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