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治疗“最后一公里” 多发性硬化治疗再添利器

新华财经上海4月17日电(记者 胡洁菲)多发性硬化疾病是近年来医药界着力攻克的难题之一。在17日由诺华制药(中国)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多发性硬化(MS)高峰论坛上,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秘书长赵琳指出,我国在临床研究、诊疗创新、药物可及性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还需要以MS为突破口,摸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的临床诊疗、疾病管理、支付和保障模式,真正走好治疗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大多数患者在20至40岁之间出现首次症状,是造成青壮年神经功能残疾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85%多发性硬化患者属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随着年龄增加、病程进展、髓鞘再生和修复作用减弱,患者或出现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变,残疾逐渐加重,认知功能下降。据《2020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报告显示》,43%患者由于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高达88.5%患者因疾病导致失业、失学。

近日,渤健公司宣布,富马酸二甲酯肠溶胶囊(以下简称富马酸二甲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此外,诺诚健华也宣布,公司旗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MS)已经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研究用新药(IND)审评,获批在中国开展临床II期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使我国的MS治疗再添利器。

此外,疾病修正治疗(DMT)也被认为是国内外共识推荐的多发性硬化缓解期标准治疗药物,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延缓残疾进展。然而,DMT药物在我国的使用率仅为10%,欧美国家达到86%。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胡学强表示:“尽早启用高效DMT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疾病复发、延缓残疾进展。过去,患者疾病意识的不足以及治疗费用较高是制约DMT使用最重要的原因。得益于国家对罕见病的重视以及不断优化的医保政策,如今已有4款DMT药物进入医保。”

据悉,自3月1日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已开始全面执行,MS患者的经济负担将得到进一步减轻。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