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重点减排行业的实践路径

新华财经北京4月26日电(记者王虎云、陈碧琪)“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如何推动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备受关注。在近日由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发起的绿色发展论坛暨“碳中和实践之路”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建议,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材料、清洁交通等重点减排行业的实践路径。此外,要加强能力培育与理念传播,普及节能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图为绿色发展论坛暨“碳中和实践之路”专题研讨会现场)

与会人士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严重性、紧迫性、艰巨性。发达国家大体在2000年到2010年都实现了碳达峰,再用50-60年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只有30年,非常紧迫。中国目前大体上是每1万亿元GDP产生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如到2030年GDP上升到160万亿,按照现在的单位排放率,总排放大约为160亿吨,但实际上到2030年我国预计每年只增加8亿吨,即每1万亿GDP产生排放要从现在的1亿吨降到6000万吨,才能实现既定目标,这一任务无疑是艰难的。

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专家提到,我国已具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有可能在第三次能源革命当中站在潮头。过去能源供给端是煤电、天然气发电、石油发电,今后就变成清洁能源,包括光伏、水电、风电、核电以及氢能。中国在五类新能源中都占据优势:光伏有自己的技术和原料供应,去年全球光伏电池装备的65%是中国生产的;水电有自己的重大工程,中国提供了全球水电站建设60%的装备;我国风电产能也超过了全球的六成;核电方面我国一直自力更生;氢能仍不成熟,但全球氢能都处于发展阶段。

针对我国实现“30·60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专家提出:第一是能源供给端的安全稳定问题;第二是解决调度端的储能系统建设,以及碳捕捉技术的问题;第三是替代能源方面,我国15亿千瓦时的火电装机量大多在2000年后建成,仍处于活跃期,其淘汰将导致7-8万亿存量资本沉默;第四是对现有化工产业的颠覆,即如何解决一次能源产量降低的情况下,其他化工产品产出的问题。

此外,专家提出,“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生态体系,引导绿色金融服务中国经济低碳发展。部分产业如水泥、玻璃等减排任务重、减排难度大,在提高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要长期金融支持。此外,由于理念偏差和认知不到位造成的资源浪费尤为严重,要加强能力培育与理念传播,普及节能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深化碳市场、碳税等碳金融研究,为企业及时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并长期通过碳资产构成调节生产方式提供支持。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