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老资产化解或提速 理财转型“最后一公里”如何跨越?

资管新规即将跨过过渡阶段,大资管正迈进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准备得如何?

对于资管的转型过渡而言,存量资产的化解是重要问题之一。此前曾报道称,监管允许特殊老资产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可以看出银行老资产化解问题之复杂。

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负责人处了解到,近日,监管部门与部分理财子公司谈话,了解老资产化解的节奏,鼓励加速化解老资产,并提出可能将特殊老资产清理的最后期限从2025年提前至明年三季度。

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指出:“监管重视这一问题,但目前尚未明确提出要求,仅是提出这一可能,并询问了解如果将化解最后期限提前至明年三季度是否存在压力。”按他的理解,可能会通过一些监管方案鼓励理财子公司提速化解。

另一家理财子公司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了类似信息。他指出,目前监管仅是初步沟通,尚未明确要求。监管部门向其提出,如果提前至明年三季度是否存在困难?他表示:“监管部门重视这一问题,必定有其根据,后续具体会以何种形式进行要求尚不明确,如果落实,可能会对各家进行统一要求,即使不是硬性要求,机构也会参照这一标准去执行。”

银行理财经营乐观、转型需提速

一位银行理财人士对记者分析指出,之所以有此调整,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理财子公司在经营一年多之后,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尤其是经营业绩上颇为靓丽,理财子公司应该在清理老业务和转型节奏方面有所加快,并且也具备这一能力。

一方面,银行理财的规模在持续稳定的增长。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截至2020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9%至25.86万亿;从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底,上市银行非保本余额20.13万亿,较2019年末增长7.8%。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披露的业绩良好。已开业的部分银行披露旗下理财子公司的经营业绩,从净利润指标来看,招银为24.53亿元、交银理财为6.65亿元、信银理财为5.95亿元、光大理财为5.64亿元、工银理财为4.08亿元、建信理财为3.35亿元。

虽然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去年净利润数据的计算和披露口径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仍显示出良好的经营态势。

记者还了解到,理财规模和理财公司经营上的这种良好趋势,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得更加明显。理财登记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03万亿元,同比增长7.02%。

一家股份行人士也对记者指出,该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去年经营利润超额完成了行里设定的目标,今年一季度经营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接近30%。

经营方面虽表现亮眼,但转型速度或有待提高。从各家银行公布的新产品净值化率来看,大部分银行的这一数据集中在50%-70%,距离过渡期结束已不到一年,这个数据显示转型速度不算快,考虑到产品净值的标准尚未统一,以及银行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推进转型等因素,银行理财的转型任务仍任重道远。

事实上,不少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由于资管规模庞大,且非标资产占比很大,在化解老资产、转型新业务方面的进展不算快。相较之下,股份制银行实质上的转型节奏相对更快一些。按照此前的政策部署,“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此外,部分难以化解的老资产,如长期限的私募股权资产,经向监管报备并批准后可延长至2025年。

这部分需要跨越过渡期的老资产规模有多少?一家总规模超过万亿的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留待2021年底之后的老资产规模为七八百亿。另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部分国有大行申报的规模为数千亿。 

“最后一公里”转型瓶颈期难以跨越

多位银行理财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前期银行理财转型节奏看起来很快,但事实上越到后面越难。银行理财的新产品是按照现金管理产品到混合类、固收+这一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推进的。

“关键就是最后一公里,这是最难的,大家此前可能太乐观了。”一位银行理财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一家机构人士也指出,诸如一些私募股权的项目,资金都是分批投出去的,如果提前结束,不只是影响项目和市场的问题,可能涉及违约。

对于银行理财前期重点的转型抓手现金管理类产品,也是市场颇为关注的重点。政策上允许该类产品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因此大受银行的青睐,规模也随之飙升。截至2021年3月末,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近80%。

但这类产品形态以及其对应的规模,其中暗藏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多位市场人士对记者指出,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资产端和资金端流动性不匹配,在实践中,现金管理类产品配置的资产期限都较长,甚至包括不少私募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这类超长期限且信用较低的资产品种,但资金端却随时可灵活申赎,并且给投资者较强的刚兑预期。

这不仅不符合新规后对资管产品提出的期限匹配的要求,也暗藏着风险,这类风险监管尤为关注,为了防范风险,早在2019年底就出台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集中度、久期等问题作出明确而严格的限制。但时至今日,“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该文件的正式稿却尚未出台。

一位银行理财人士对记者透露,监管已经明确要求银行参照征求意见稿对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整改。不过,机构在整改现金管理类产品方面意愿不足、行动迟缓,“没有整改的意愿,并不是技术上有多难,主要是整改后的影响太大了。”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