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湖南如何提质增效?

新华财经北京5月31日电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湖南国资国企改革步伐蹄疾步稳,以《湖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主的“1+3+1”顶层设计体系初步形成,厂办大集体改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现“三个清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组成立,省属监管企业混改破冰,南新制药成功IPO等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湖南国资国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

按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快进键”

湖南一直都是国企改革的先行者,20多年前,中联重科通过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最终形成了由湖南省国资委、骨干团队、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产权结构。混改不仅使中联蜕变成为国际知名的“A+H”股上市公司,也造就了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20多年后,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混改再次迎来突破。2020年11月,湖南省国资委集中发布83个混改项目,其中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成功引入维尔利、风语筑、中信证券等5家战略投资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的混改“设计图”呈现三项亮点:一是在全国率先采取“下沉一级”的方式,将设计院整体从省国资委划入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顺利实现“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持股;二是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注重在产业、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匹配和互补;三是有效发挥了党委在引入战投、员工安置等方面的领导作用,1300多名职工全部转岗安置到位,确保了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混改以来,公司体制优势初显,活力显著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生产经营开局来势喜人。”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忻说。

存量和增量“两手抓”,是湖南省推进混改的主要思路。湖南省国资委改革处处长简政表示,对于存量国资,注重以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对于增量国资,则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湖南省国资委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积极处置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目前,除建筑设计院以外,湖南兵器混改项目已在湖南联交所完成摘牌和竞争性谈判,湘电动力、华菱线缆、湘投云储、现代收易、湘诚物业、百舸水利公司等子企业的混改及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已先后完成。

对于增量国资,湖南省国资委则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本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优质资本积极参与。

例如,中创空天引入钟掘院士团队和骨干员工持股,实现持股14%和5%,国有股东持股56%,其他股东持股25%,着力解决国家高品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构件制造技术“卡脖子”问题;通达电磁能16个月完成组建投产,将军队知识产权、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探索实现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实现电压暂降、高压直流输电等电网核心技术。

下好国资布局调整“先手棋”

2016年9月,湖南交水建集团组建,打造交通水利产业投建运营集团;2017年,华菱集团“钢铁换金融”方案被终止,回归实体主业;2019年2月,湘科集团成立,打造军民融合企业产业集团;2020年6月,湘水集团成立,布局涉水全产业链;2021年1月,湖南省改组组建兴湘集团、高新创投和国资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省属国企要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争当主力军。”湖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丛培模表示。对国有资本增量,要抓紧补短板、填空白,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向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产业集聚,向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对国有资本存量,抓紧调结构、提质效,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向优质企业集中,向优秀团队集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从五年前的“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到如今的“存量‘三集中’、增量‘三集聚’”,观察近年来湖南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变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锚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国企改革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持续向重点聚焦,朝关键发力。2021年一季度,湖南省属监管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2%,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

存量国有资本“三集中”,即加快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质团队集中。湖南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湖南省国资委将加快存量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重点抓好四个板块的专业化整合,即能源板块、港务和水运板块、旅游板块和节能环保板块。

图1.jpg

湖南建工集团承建的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湘潭段)工程项目于2020年10月23日建成通车。

图2.jpg

湖南省交水建集团承建的南阳湘江特大桥全长7120.6米,为目前国内最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悬拼梁桥。

增量国有资本“三集聚”,即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在战略性新型产业集聚上,推进省属国企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前瞻性布局,发挥国有企业骨干作用,成为产业链“链长”;在传统产业集聚上,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和特种钢、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等先进产业;在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产业集聚上,推进粮油肉、交通设施、军民融合等领域托底性保障、应急化响应。

除此之外,湖南省国资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国有企业深耕实体、做强主业,杜绝盲目扩大规模,草率上马项目,限制企业的主营业务原则上不超过3个,并加快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的剥离,同时抓好无效资产和低效资产的处置。

打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组合拳”

4月14日,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国资委发布招聘公告,拟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6名省属国企高管,其中包括湖南煤业集团总经理和湘电集团总经理,这是湖南省属国企经理层一把手突破行政任命的大胆尝试。通过此次市场化选聘的高管,将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按约严格考核、兑现薪酬。公告发布后,不少专业人士表示“蠢蠢欲动”。

湖南省国资委把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放在深化国企改革十项重点任务中的“头条C位”,不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三项制度改革、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等多项重点任务无一不表明,市场化是方向,激发活力是目标。

比如,在开展中长期激励方面,湖南省国资委今年将指导监管企业制订集团层面中长期激励总体工作方案并推进实施;选择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开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商业一类子公司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选择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创新业务领域以及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开展跟投试点;加大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激励力度,充分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动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出资人利益、企业利益、激励对象利益和职工利益相统一,中长期激励计划要有利于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广大企业职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丛培模表示。

目前,湖南省国资委已全面完成省属监管企业和重要子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的制定;省属企业集团层面董事会应建尽建,累计为7户监管企业配备19名外部董事;21户一级企业、356户子企业与经理层签订了合同或契约;在湘投金天等10户子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选聘了11名职业经理人;在交水建集团、湘电动力、雪天盐业、金天钛业等企业分别建立了超额利润分享、差异化薪酬分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机制。

国企改革正激发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2021年一季度,湖南省34家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收1579亿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5.2倍,大幅高于地区经济增速;发展质量亦持续向好,监管企业收入利润率为4.9%,较上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5.1个和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2%,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2.2万元/人,较上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提高4.1万元和5.3万元。(分析师  万方明)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