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银保监会出手规范“惠民保”经营 虚假宣传、拖赔惜赔等将被重点查处

新华财经北京6月2日电(记者王虎云 王淑娟)惠民保相关监管政策正式落地。中国银保监会2日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明确了惠民保的具体监管要求,将重点查处险企恶意压价竞争、拖赔惜赔、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近年来,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地方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快速增长。目前大多数项目刚启动,业务模式、保障责任、费率水平、增值服务等仍在探索之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此次的《通知》将有助于规范惠民保相关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去年以来,惠民保在各地迅速落地。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23省82个地区179个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惠民保),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50亿元。

但记者调研采访获悉,惠民保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保障方案数据基础不足、缺乏风险测算,并未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医疗费用水平、基本医保政策、投保规模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医保数据进行精算定价。二是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受众广,要求承保公司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实现与医保系统对接并完成一站式结算,同时对线下客户咨询、理赔等服务能力也有较高要求。目前部分承保公司业务经验、风控能力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可持续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有部分地区的惠民保出现一城多险的情况,牵头部门也各色各异。对此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的地域特征很强,目前确实出现一城多个项目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一城一策的原则,保障方案应体现地域特征,基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等有关数据,契合当地群众实际医疗保障需求。”

惠民保是短期保险,可持续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吉林大学法学院金融与保险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潘红艳认为,医疗费用补充产品应当具有可持续性,但目前各地推出的惠民保产品仅为一年期,广大“投保人”势必会产生一个疑虑:这一产品是否能够持续?如果从保险原理进行理性的分析,惠民保短期入不敷出的可能性极大。

对此,《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定制医疗保险业务,应遵循商业健康保险经营规律,实行市场化运作,按照持续经营和风险可控原则,科学合理制定保障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剑指目前惠民保发展中产生的各种乱象,提出将加大监管工作力度,重点查处以下问题: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产品或未及时报告保障方案;参与恶意压价竞争或承保价格低于成本;违规支付手续费、经纪费或其他费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误导消费者;拖赔惜赔;冒用政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合同期间内单方中途退出;泄露或违法使用消费者信息;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

“惠民保是一个新业务,各地更是有很多新模式的探索,很多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都挤破脑袋想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但也确实有一些乱象,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很有必要。”一位参与多地惠民保项目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