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已至 数字化加速行业竞争格局重构

新华财经北京6月10日电(吴丛司 崔璐 翟卓)随着我国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投资需求提升,金融投资产品供给丰富,供需两端推动财富管理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竞相角逐的蓝海。

我国财富管理发展呈现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居民财富进入了快速累积的阶段。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管理咨询机构)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268万亿元。

报告显示,2020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约296万人。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元,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底,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

虽然我国居民财富保持了较快增长,然而也需要看到其背后的分布格局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新变化,财富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北上广等地高净值人群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报告显示,2018-2020年高净值人群的集中度略有回升。2020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东部沿海省市的高净值人群人数占全国总数比例约为44%,高于2018年的43%;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的比重约为60%,高于2018年的59%。

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财富的人口分布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根据瑞信统计数据,我国人均财富的基尼系数为70.2%,虽然近年有所降低,但是远高于收入的基尼系数,体现了财富的不均衡程度要比收入分配更突出。

“过往,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居民资产配置相对保守,资产构成中,主要以房产为主,金融资产较少;而且金融资产也多以储蓄存款为主。”袁吉伟表示,随着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以及多元化资产配置意识的加强,财富构成更加多元,非金融资产占比明显下降,而金融资产占比相应呈现了显著上升态势。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万军认为,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我国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配置的拐点已经到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财富管理浪潮下,金融机构也同时面临风险和挑战。华西证券分析师刘志平指出,一方面,新资管时代,机构的投研体系和资产配置能力急需搭建和提升。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预期以及对产品、资产投向等做出明确后,机构的投融资能力受到极大挑战,真实的资产配置能力面临考验。

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公司在金融业务的广泛布局和加快渗透,给整体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如蚂蚁集团的AUM已仅次于招行和工行(不含零售存款口径的零售AUM),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在客群、产品、场景等方面催生行业深远变革。

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正加快塑造

袁吉伟表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正经历加快塑造阶段。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还是正待开拓的新战场,参与者几乎都是平等竞争目标客户。目前来看,银行、券商、保险和信托公司都有意愿参与这个市场,不过银行和券商所投入的资源更为充分。

其中,银行不仅起步早、客户资源丰富,而且体量巨大、投资稳健,一直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中坚力量。目前,各家银行都在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或取长补短、或开放连接,积极布局财富管理市场。

具体来看,大行和股份行一直以来凭借品牌、渠道、产品等优势,占据财富管理业务的主导地位。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市场共有331家银行机构(不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数量35094只,存续余额19.19万亿元,其中大行和股份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1.11%和41.58%,合计占比七成以上。

同时,区域银行也不断发力。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城农商行将理财作为表外重要发力点,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占全市场的比重整体提升。但城农商行内部两级分化也较为明显,部分规模较小且转型困难的农村金融机构逐渐退出理财发行市场,而头部机构抓住机遇、坚定净值化转型,重视客户多元化需求、丰富产品线和投资者服务体系,提高产品运作能力,扩大理财规模。

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在近两年是券商重要的边际看点,券商正加速财富管理转型。”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表示,多年佣金战下,经纪业务已逐渐拖累券商成长性,而财富管理则是提升零售客户AUM和费率的关键,可以带动手续费业务回归高增长,券商自身有更强动力推进转型。

同时,监管也在鼓励券商向财富管理转型,如在分类评级指标中加入财富管理指标的排名加分,加速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发行速度,允许券商“一参一控一牌”发展公募业务,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落地等。

中国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0》报告显示,虽然2020年券商资管继续压缩通道业务,但券商主动管理的转型已初步见效。2020年下半年,证券行业主动管理规模占比首次超过50%,第四季度末更是达到58.76%,较三季度末提升5.6个百分点。

此外,在资管新时代背景下,资管新规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财富端资金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信托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家族信托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民生信托目前形成了架构完整的财富管理业务条线,在经济发达、高净值人群较为集中的23个城市开设财富中心。从投资标的上看,目前民生信托产品覆盖了非标债权、一级市场股权、二级市场股票、债券等投资标的;投向涵盖了基础产业、房地产、工商企业、金融行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并开展了航运等新兴领域的信托产品研发。

财富管理加速数字化能力建设

疫情进一步强化了资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数字化快速渗透以及商业模式线上化,资管机构正在加速建设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围绕投研、营销、风控、运营等各个环节,提升资管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资管机构可以围绕“业务赋能、价值创造、投资未来”三大支柱,从基础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场景生态数字化等多个维度全面重塑,以提升客户服务及运营效率、数字化创造业务增长、金融科技开放创新,实现科技引领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的统计显示,招商银行App在重庆地区的新增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一群体的生活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对线上服务的体验感要求更高。”对此,招商银行重庆分行聚焦年轻用户群体,借助总行先进的金融科技将产品和服务优势,不断拓展本地化特色场景,开展线上线下交互融合,打造全旅程“财富陪伴”理念,构建“财富生活同心圆”和“服务同心圆”。

在业务赋能方面,光大银行日前面向高净值客户正式推出“手机银行私人银行专版”。在安装最新版本的光大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后,光大私行客户登录手机银行可直接进入私行专属版面。在覆盖手机银行原来所有功能的基础上,私行专版还集成了多项针对高净值客户需求的专属功能和服务。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表示,未来光大银行要强化战略导向和创新驱动,突出财富管理科技金融特色,实现财富管理特色新跨越,“通过高水平、智能化财富管理,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让客户的认可度高起来。”

兴业银行则率先成立银行系首家科技子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安全银行、流程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驱动客户服务模式变革和服务效率提升。

记者获悉,兴业银行自主研发了资产配置系统,该系统目前已成为管理客户资产、进行数据分析和投资决策的专业化、网络化服务平台。该系统有效将理财经理“风险评估-资产配置-产品选择-组合跟踪”四步销售流程标准化和系统化,同时依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财务规划理论,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精准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建议。

兴业银行还加快财富管理线上化进程,在手机银行持续进行财富业务内容建设,大力推广“线上理财工作室”,上线线上营业厅,开设线上兴业直播间与客户在线分享投资策略观点。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