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全球第三,上海发力建设“绿色智慧”的国际航运中心

新华财经上海7月11日电 《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1日在中国航海日上海论坛上发布,上海蝉联全球第三,得分继续逼近新加坡和伦敦。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世界能源消费加快向多元化、低碳化转型,推动港航业能源结构调整,“绿色智慧”将是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启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近期发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论坛上指出,上海将进一步肩负起时代重任,一方面携手苏浙皖强化区域港航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形成一体化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强化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建设,大力促进海事法律、航运金融、航运咨询、文化会展等现代航运服务要素集聚。此外,进一步发展智慧航运、绿色航运,切实加强港航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环保技术的应用。

1.jpg

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致辞

作为业界公认的“风向标”,“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见证了各大航运中心的发展变迁。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比雷埃夫斯、纽约新泽西、宁波舟山。其中,上海得分82.2,再度跻身前三,已逼近位居次席的伦敦(82.6分)。报告认为,上海已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在保障国际贸易畅通、促进国际航运产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jpg

图为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现场

当前,航运机构云集的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正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信息咨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实现航运服务要素加速集聚,航运服务集聚区辐射能级显著增强,国内示范引领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

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表示,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从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至今已连续第8年发布,见证了全球港口空间位势的梯次重构,也见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建成。指数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评价工具,得到了世界港航机构高度认可。

2.jpg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总裁徐玉长致辞

疫情下港航业撑起全球贸易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粮食、能源、矿石,以及至关重要的防疫物资都主要依靠船舶来运输,港航业无疑是维持全球供应链运转的关键。

“国际海运支撑着全球巨额贸易量,尽管面临艰巨的挑战,航运业仍抗住压力,继续为全球贸易服务,安全高效地运送食品、燃料和其他关键货物。”波罗的海交易所CEO Mark Jackson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全球港航人的卓越贡献,他说:“每个城市里从事航运业务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我们向这些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5.jpg

图为波罗的海交易所CEO Mark Jackson视频致辞

报告分析认为,疫情加速了一些将影响未来贸易需求的重要趋势。首先是疫情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咨询机构的调查发现,93%的供应链高管正计划提高供应链的适应度,主要措施包括近岸外包、双重采购以及供应链区域化等;其次,终端消费者对全球贸易影响力显著提升,依托于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终端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的订购海外商品;最后,政治压力构成了国际贸易的严重障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疫情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引发了保守化、狭隘化、仇外化的社会思潮,造成主要经济体出现财政债务化货币化、资产泡沫化投机化、增长停滞化结构化、失业扩大化长期化结构化等问题。

7.jpg

图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发表主旨演讲

绿色发展引领行业未来

绿色发展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际港航业的大势所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在航运、航空领域的应用,促进其向低能耗、零排放方向发展。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预设的目标,到2050年国际航运的碳排放强度相较2008年将降低50%。IMO重大项目司司长Jose Matheickal表示,航运业脱碳并非易事,需要新技术、替代燃料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在近期举行的IMO海环会第76次会议上,通过了包含新的强制性要求在内的一系列短期措施,以降低现有船舶的碳排放强度并建立了船舶能效评级机制。

2.jpg

图为IMO重大项目司司长Jose Matheickal视频演讲

促进海运业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减少海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在现场宣布,由上海海事大学与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气候变化减缓海事技术大会与展览会”正式开幕。来自全球航海设备生产及技术供应商、航运公司、港口及温室气体相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将交流国际前沿航运低碳技术发展,分享中国绿色航运理念及技术成果。

3.jpg

图为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致辞

在高端对话环节,上港集团副总裁杨智勇、中船集团首席技术专家吴朝晖、招商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徐挺惠、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所长陈实、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吴红兵围港航业节能减排开展深入讨论。专家们认为,推动船舶能效技术研发,优化船舶运营升级,减少船舶排放面临巨大机遇,业界应共同致力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实现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零排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WPF7468.JPG

图为高端对话现场

2021年中国航海日上海论坛由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海事大学共同主办,论坛主题是“开启航海新征程,共创航运新未来”。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