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成为绿色发展支柱产业 注重特色和融合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8月4日电 近年来,甘肃省中医药发展迅速。依托现有中药材资源,甘肃省出台相关规划以及引导性政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两大“国字号”平台落户甘肃,中医药产业成为甘肃省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加速实现了“国药在陇、国药贮陇、国有陇药、陇药世用”的良好局面,共谋甘肃中医药特色、融合发展。

甘肃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甘肃是中华医药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渊源久远、底蕴深厚,中医药资源丰富独特、量大品优,是全国中医药药材主产区之一,有“天然药库”和“千年药乡”美誉。

甘肃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甘肃是“中华医学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敦煌医学和武威汉代医简蜚声中外。《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历久弥新,仍是指导当代中医药活态传承的实践宝典。

甘肃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甘肃省276种中药材资源被列入全国重点品种,占全国363个重点品种的76%。当归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95%,板蓝根占全国产量的65%,大黄和党参约占全国产量的60%,黄芪约占全国产量的50%,并有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47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85万亩,主产区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建成了中医药产业园区6个,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达到63家,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30万吨。

九大工程加快甘肃省中医药特色发展

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将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中医药名方开发、中医医疗机构体系完善、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药发展技术支持、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民族医药发展、中医药环境优化九大工程,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

九大工程中,在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方面,甘肃省将建设中医优势专科及建设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在实施中医医疗机构体系完善工程方面,甘肃省将积极争取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在甘肃布点,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市级中医类医院,建设3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中医医院,加强各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肺病科、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的建设。在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方面,甘肃省将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九大工程进一步推动甘肃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重在创新研发

近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甘肃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兰州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为甘肃省中医药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论坛上表示,生物医药重在创新研发,要发挥以国药中生集团在甘肃项目以及中农威特在甘肃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发挥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甘肃省科学院等科研优势,联合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有重点、有方向、有品种的开展科研攻关,为创新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中医药传承创新要体现地方特色,甘肃要用好用活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两个平台,做好道地药材资源保护,持续加大中药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孙咸泽说,挖掘企业、医疗机构传统方剂,以此为基础加强新药研发,让“沉睡”的品种文号、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恢复生命力和活力。

原卫生部副部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名誉会长邵明立认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应正确处理发展与监管的关联关系,立足甘肃省情,强化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围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

邵明立建议,要通过监管、标准、手段等系列创新,制定一批监管政策、审评技术规范指南、检查检验评价技术等,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药品创新、质量、效率的突出性问题,加快实现药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产业发展、应对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建设健康甘肃保驾护航。(分析师冯敏)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