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城乡“同网同速”时代将至 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新华财经郑州9月1日电(记者李文哲)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年底有望实现未通宽带行政村动态清零。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城乡数字接入机会趋向平等,由城乡经营主体数字化水平、居民数字活动与信息消费质量差异引致的数字应用鸿沟凸显,需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数字经济大循环。

同网同速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较2020年12月提升3.3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缩小至19.1个百分点。同时,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达2088.2亿元,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有效打通了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末梢循环。

专家认为,得益于基础设施与配套数字化服务“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农村群体与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逐步缩小。

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说,一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9%,让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另一方面,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逐渐形成,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模式发挥带货能力,成为引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新路径。

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互联网也惠及更多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方面,全国范围内所有三甲医院均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并覆盖所有贫困县县医院;超过6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有效解决400多万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学点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驻马店市确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的地形,使得当地无法开展规模化种植,但形成了四季农特产品不重样的特色。近年来,当地政府深入推进电商发展,围绕“一中心,五体系,三覆盖”,并联手淘宝村播基地培养农民主播。截至2020年底,当地电商企业累计500多个,注册网商3600多个,电商从业人数9000多人,有效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和实现农业增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表示,近年来,我国连续实施“宽带中国”“普遍服务”“网络扶贫”等行动计划,逐步构建完善了农村地区的网络底层架构力,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数字接入机会的普及。数字技术与农村地区传统基础设施融合不断加速,也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鸿沟仍在 城乡数字应用差距值得关注

围绕数字接入可及性与接入后应用的差异,数字鸿沟被划分为接入鸿沟、应用鸿沟等层级。肖荣美等表示,随着我国城乡数字接入机会趋向平等,由城乡经营主体数字化水平、居民数字活动与信息消费质量差异引致的城乡数字应用鸿沟不容忽视。

——城乡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方面差距显著。当前,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精准生产、病虫害预警、农产品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应用依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电子商务销售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地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数字增效:智慧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农业经营主体应用能力与资源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与数字解决方案短板突出,农业大数据应用及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

另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与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2019年,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网络零售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84.3%、8.8%、5.6%和1.3%。同期,县域电子商务零售额占全国比例仅为29.12% 。

——农村居民数字经济参与程度、结构方面仍待改善。一方面,城乡居民网民规模差距依然显著。截至2021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3%,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9.2%,农村网民规模仅为城镇的41.6%,占非网民整体的50.9% 。

同时,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平均得分仅43.6分(满分为100分)。在所有评估项目中,受访者在专业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内容创建能力、数字化协作、电脑使用等方面得分比例较低,是当前我国居民在数字素养方面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

共享红利 构筑城乡一体数字经济循环

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农村地区在创业实践中更偏好如奶茶店、服装店等传统创业项目,而这些传统创业项目仅面向有限的线下消费市场,往往因低水平重复供给而入不敷出。掌握数字技能的农村居民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不离乡不离土”的“进城创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霍鹏等受访专家提出,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从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数字技能等方面全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构筑城乡一体数字经济大循环,推动农村居民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数字经济相关活动。

——以农村地区“新基建”与数字化服务作为拓展投资空间的重点领域,深化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业内建议,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固定、移动宽带网络建设,加速推进5G、卫星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部署,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质量;推动对农村地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霍鹏建议,可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改造城乡能源、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提升远程实时监测、在线运维以及数据运筹优化能力。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为重点抓手,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构建更加符合农业农村应用需求的信息消费模式和数字化服务。业内指出,应以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消费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实措施,加快推进农业各领域全方位升级,通过数据流驱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实现农业产业更为智能的种、管、采收、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

霍鹏等认为,还应鼓励互联网企业等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建设号召,广泛开展“下沉业务”,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文旅民宿、在线教育/医疗,以及普惠金融等信息消费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等属性实现价值变现。通过数字化改造将小农户机械化程度差、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的竞争劣势转变为“手工劳作”“原生态”,以及“定制化”的竞争力标签。

——建设覆盖城乡的全民数字技能培育与普及体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薛新龙认为,成功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体系需要多部门的协同与共建。相对于其他一些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相关活动的参与需要个体具备更高水平的语文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技术技能。

薛新龙建议,可借鉴国际电信联盟(IT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在改善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方面的实践经验,建设层类分明、功能多元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兼顾产业数字化和治理现代化等各类人力资源需求,研发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数字技能政策工具包(Digital Skills Toolkit)”,创新“家庭”“社区”培训等学习渠道。开展对公共服务人员的专门数字技能培训,并加大政策、资金支撑力度,保障智能终端、数字场所等基础设施供给。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仍要给非网民群体多一分关爱。”专家称,通过注重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服务的便利化水平等多种方式,助力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的巨大红利。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