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表率做示范

近年来,合肥蜀山区积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合肥“五高地一示范”打造等叠加效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一个“硬核蜀山”正强势发力。

突出第一动力 全域科创赋能发展

厚植科创因子,贯彻新发展理念,蜀山区以产业升级撬动发展动能。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蜀山区因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而受到督查激励。

当前,蜀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到29%,突破百亿元,在规上工业产值中占比过半,环境科技实力实现全省第一……蜀山区发挥科教大区优势,以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瞄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致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首创之区”到“全域科创”,蜀山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十三五”以来,全省唯一成功荣升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前不久,园区刚刚成为全省“十三五”以来第一个成功扩区的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6.75平方公里扩大至11.6平方公里。

对蜀山经开区而言,自2002年获批,2021年晋升“国家级”,二十年砥砺前行,从“呼叫之都”到“数字新园区”,转型升级为“中国环境谷”,背后彰显的是蜀山人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发展密码”。

科创,已成为蜀山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气质。五年来,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60家,年均增长22%。新增国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7个,各类研发机构达到175家,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战新企业快速成长,集聚企业29家,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超50亿元企业1家;2020年申报新增战新企业5家。

“五年来,蜀山区加强与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科创走廊,‘中国环境谷’成为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的典范,大气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运行,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获评全省唯一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优秀园区。”蜀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成为蜀山人自上而下的坚守,区委一号文件专门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全速推进创新驱动:“十四五”将开拓全域科创空间布局,全区域推进校(院)地融合发展。“未来,将加快建设环科大科创走廊、科学岛科创走廊,谋划中电科38所科创园,在运河新城建设环境科技小镇和零碳技术生产基地。”蜀山区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蜀山区立标、对表安徽最具创新力的都市核心区,继续加快建设科创强区。将深度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打造蜀山科创走廊,培育做强运河新城科创区,推动校(院)地融合,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建设科创强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城区。

为此,蜀山区将大力为企业配置创新资源,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引进创新龙头企业。未来五年,蜀山区将打造“蜀山未来工社”,布局科创综合体,构建百万平方米符合蜀山科创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高品质科创载体,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开拓全域创新空间布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科创生态。

未来五年,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上市企业达到1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初步形成科创企业为主体的高质量现代产业格局。

城乡融合 奏响绿色“协奏曲”

随着小庙镇划入蜀山,“大城大乡”的蜀山区调动要素,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东部致力打造“精深内涵、精品特色、精细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西部着力建设“山水交融、城乡共生、产城一体”为特征的田园型新区,中部依托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岗科技园,重点发展“优美环境、优良载体、优质产业”为特征的产城融合新区。随着运河新城、新合肥西站、十五里河、大铺头等重点片区规划启动,商圈能级进一步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成熟,全面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协调城乡统筹中,蜀山坚持规划先行。2018年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用“一路一廊、五区十镇”串起城市和乡村,让都市风情和乡土风韵共生共荣。通过优化水电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和教育健康发展、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等举措,促进城乡人力、资金、项目要素自由流通,活力迸发。仅2020年,蜀山区建设57条农村公路、106公里,农村道路建设基本成环成网,村村通柏油路、组组通砂石路。沿线种粮大户、周边群众农作物运输更加便捷,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焕然一新的乡村,不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也吸引返乡创业的“新农民”创业、就业。小猎人智慧农场、援婧蝴蝶兰基地、枣林生态园、祥源幸福农场等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等复合型农业产业化项目纷纷涌现。蜀山区还获评安徽省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辖区井岗镇、南岗镇、小庙镇全部入选全国百强镇,小庙镇马岗村成为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小岭南入选首批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

良好生态环境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蜀山区做好生态和发展“两张答卷”,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不断加强南淝河、十五里河联防联治,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全面落实“五控”任务,PM2.5、PM10连续五年“双下降”,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董铺水库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域内4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碧水清流美景再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蜀山区正以生态带经济,以绿色领未来,奏响大城大乡的“幸福协奏曲”。

拥抱开放大潮 激活发展动能

开放之长,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蜀山区厚植开放发展新优势,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于一区,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敞开“大门”,不断上演速度与惊喜。

6月23日,20辆蜀山跨境电商出口专列运货车依次驶出刚刚揭牌启用的跨境电商监管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中欧班列“蜀山跨境电商出口专列”启动。

作为安徽唯一的“邮政口岸”,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已实现对美、日、法、澳等10个国家和18个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日平均出口包裹5万多件,最高峰达20万件。

蜀山区激活力、增动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开放发展多点突破,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挂牌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提质扩容,货运包机成功首飞,出口专列实现首发,9610出口业务呈“井喷式”增长,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省比重近50%。

区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贸易日趋兴旺,一直是合肥市蜀山区的特色。2018年6月,蜀山区成为全国首批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区。这为蜀山区文化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探索促进文化出口“蜀山模式”,强化基地保障体系、搭建基地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地企业“走出去”。经过三年的努力,蜀山区共有1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20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实现15020万美元,同比增长7.2%,约占安徽省文化产品进出口额总额的10%。

组建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以知识产权优秀企业为典范,牵头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工作。蜀山区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区”建设为抓手,专项资金投入共计1300万元,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蜀山区文化出口产业“出海航行”。

以开放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蜀山区正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贸区引擎功能,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出口基地带动力,全面构建开放平台体系,力争打造合肥开放发展门户区,成为合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窗口。

办好民生实事  共享发展成果

大城之治,千头万绪。一个超百万人口的主城区,衣食住行养教游等一件件“民生小事”,考验着蜀山区基层治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年来,蜀山区实现新增就业24.7万人,拨付就业补助资金3.7亿元,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先后成立创业孵化基地13家,入驻各类企业814户,带动就业8100多人。

五年来,蜀山区新改扩建学校41所,新增学位3万多个。全区先后组建义务教育阶段11个教育集团,涵盖39所学校,学生数覆盖面达70%,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倍增。

五年来,蜀山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竣工交付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8505套,2.4万名棚改回迁群众入住新建成的安置房。完成公租房新户申请12717户,发放补贴363.92万元,分配入住公共租赁住房项目6757套;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投入资金4.4亿元,整治老旧小区105个,涉及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9万户。

五年来,蜀山区深化医改,探索出“医联体”、指尖医生等创新模式,满足群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需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功能提“优”、管理从“细”、覆盖变“广”,蜀山区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为民实事亮点纷呈,一个都不少,一年更比一年好,绘就了一幅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新画卷。

今年,蜀山区推出78个“一号课题”,涉及科技创新、文明创建、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真正让群众全方位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蜀山区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打造“最现代”“最生态”“最具活力”的门户区、核心区,全方位守护群众健康,广覆盖完善社会保障,高水平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9月,蜀山区举办民生“阅卷人”活动,邀请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走进部分2021年度已经完工的民生实事项目参观评议,现场“阅卷”,项目建设成果获得了各位代表和媒体记者的点赞。日前,蜀山区2022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也启动公开征集。蜀山区将继续倾听民声、汇集民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这个百万级人口城区的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面向未来,蜀山区将加快实施“31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城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安徽最具创新力的都市核心区、合肥开放发展门户区”发展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当示范,为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周雅岗)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