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快递进村如何更接近城市物流?专家建言贯通“最后一公里”不可搞“一刀切”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李唐宁)9月27日,以“心向山河 全力以赴”为主题的2021年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成本较高、资源利用率不足等突出问题。推进快递进村和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末端集约化发展、推广共同配送模式,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不搞“一刀切”。

贯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成效显著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在峰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是必须举全力完成好的“国之大者”。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是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

可以看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农村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有效地帮助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赋能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邮政普遍服务营业网点已经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快递服务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98%,快递直接投递到村的比重超过一半。今年1-8月份,农村地区快递收投量已经超过280亿件,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1.4万亿元。

事实上,我国农村寄递市场前景广阔,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通道加速上行,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750亿元,同比增长37.9%。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了1.8万亿元,是2015年的5.1倍,农村地区收投快递件从50亿件扩大到300多亿件,增长了5倍多。

不仅如此,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预测,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和未来的人口城镇化率粗算,到2025年末,农村寄递业务量至少在5、6百亿件的规模。

不过,陈凯也提到,农村寄递物流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快递业务分散成本较高,导致网络资源不足,很多地方下不去,下去了稳不住;另一方面,邮政、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资源利用率不足,存在设施网络“建了用得不好”的问题。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蔡裕东也表示,要清醒地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欠账比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网购物流链比较长,单件成本比较多,农村物流资质整合不够充分,数据的共享程度不高,人才、技术、经验等等还都比较缺乏,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仍有瓶颈

对于快递进村的困难,快递企业从业者有更深的体会。顺丰速运特色经济项目负责人郭翔兵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农村末端配送面临较大挑战:“我国国土辽阔,农村地形复杂,村落分布普遍分散,配送单量和城市比相对较低,以人工配送为主,导致农村物流存在派件效率低、成本高、客诉高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目前许多企业都在以共配方式开展快递进村服务,农村寄递已经具有公共快递服务体系的雏形,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有体系按照经营方式、经济性质和合作主体等,可以分为不同的服务模式,但普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王岳含表示,发展农村物流寄递的瓶颈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网络缺乏系统规划。三级网络布局缺乏系统规划与设计,网点选址不尽科学、分拨中心场地利用率不高、配送路径不合理等情况普遍存在。

二是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许多共配企业缺乏适于共配场景下的运营模式、操作流程、安全管理、绿色包装等方面的标准化指南,导致服务质量有所下降,客诉率增多。

三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建立。资源共享过程中,管理成本、主体博弈明显增强,许多主体缺乏股权配置与利益分配机制建设的经验,机制设置过于简单,不能兼顾各方诉求,使得共享合作难以持续发展。

四是适于公共服务与农村场景的物流装备技术相对滞后。共配模式下,对网点的安全性、设备的适配性、信息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在多品牌出库扫描、多品牌兼容把枪、快速安检、揽收混拣等方面的技术仍有待提升。

五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市场上共配系统许多未经企业总部授权,在数据准确性、系统稳定性、全生命周期数据监管,尤其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另一方面,快递也与外部参与方信息系统没有形成互联互通,部分物流数据游离在快递体系之外,容易因信息断点产生服务争议。

未来将分类推进 不搞“一刀切”

“推进快递进村和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能按部就班,要追求高线,既要一线力推、压茬推进,也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围绕如何畅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陈凯提出,要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享,推广共同配送模式。同时,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在东中部农村地区,要大力发展驻村设点、企业合作等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邮政、交通、供销等各类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此外,他特别提到,要强化科技创新,在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积极探索无人机应用,缩短投递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探索应用末端微型自动分拣解决方案;另外,积极采取集约发展方式,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直接上门投递、智能快件箱投递、快递公共服务站投递等末端服务模式。

蔡裕东也表示,要推动末端集约化发展,加强设施共建、资源共享,鼓励村邮站、供销社、夫妻店、便利店等便民商业设施加强功能整合,开展快递收发等服务。

同时,要推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企业之间加强业务联动、数据对接,优化快递物流网络布局按照和服务资源配置,支持农产品产地发展“电子商务+产地仓+快递物流”的仓配融合。

在这一方面,郭翔兵表示,“快递进村想要多方共赢、长效稳健运营,必须大力推动物流+农产品电商合作服务模式,让快递进村之后能够‘吃得饱’。”郭翔兵表示,顺丰通过旗下驿加易科技的乡村驿站,为乡村特色农产品提供便捷的、快速的寄递服务;同时,帮助农户扩大销售及物流网络,帮助商家对接全国销地的企业资源、电商平台资源,同时也为村点驿站引入更多快递和多元服务。他告诉记者,顺丰针对农产品上下行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834个县区级城市,共计服务4000余个生鲜品种。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为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近期将重点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不搞‘一刀切’,鼓励差异化,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发展模式也不必局限于一种。”边作栋说,条件好的地区,鼓励企业积极大胆地往下走,快递企业可以与农村电商相伴进村,直接在村里设点。在条件较差的地区,要以邮快合作为重点,首先保证快递服务的覆盖面。

边作栋还提到,要修订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在服务细节和环节的规范上,更加注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既统筹考虑农村群众对快递的迫切需要,又统筹考虑农村经营快递的困难,寻求更加合理的平衡点。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史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