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一年只卖千余辆车 相关企业却有数千家……氢能产业虚火有点旺

新华财经济南9月30日电(记者陈国峰 丁雅雯)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背景下,极具清洁禀赋的氢能受到各方重视,资本入局、企业抢滩、地方加码,纷纷切入氢能产业新赛道,共同推动氢能产业提速发展。然而投资热情却遭遇市场冷水,盲目投资、保护主义、重复建设等因素导致仍在起步阶段的氢能产业“虚火中烧”,各地亟须找准定位“氢”装上阵,因地制宜推动各环节协同发展。

市场规模尚小 产业虚火过旺

近年来,中央以及地方密集出台各项政策,积极引导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日前在山东淄博表示,我国目前已形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多个氢能产业集群。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氢能产业链,推动氢能产业链持续完善。

“氢能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相伴而生的是各种乱象,行业出现非理性倾向,可以说是虚火太旺,这里面有地方政府、有资本力量推波助澜。”山东的一家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说,近几年多地一哄而上,不管有没有优势,有没有基础,纷纷切入氢能赛道。

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大背景下,目前,几十个地方政府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相关的“氢能产业园”“氢能小镇”“氢谷”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达数千亿元,氢燃料电池汽车规划推广数量超过10万辆,加氢站建设规划超过500座。

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总计253份地方规划。截至今年8月,我国共有氢能相关企业2469家,其中今年新增注册402家,新增企业数量已接近2020年全年新增注册量,昭示着产业发展的热度。

作为氢能应用的核心领域,燃料电池行业热度更甚。上述企业负责人称,目前,全国氢燃料电池相关企业大概有8400多家,产能规模在20万台以上。“全国燃料电池车市场保有量在8000辆左右,去年销量仅为1177辆,不少项目号称燃料电池产能几千台甚至上万台,有的企业甚至在全国各地建生产基地,市场容量就这么大,这么多的产品往哪卖?”

据悉,氢能产业在地方发展过热,有的政策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千亿规模产业集群”的宏大目标。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苗头出现,同类企业甚至同一家企业重复建厂的情况开始出现,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目前主要是市政车辆、公交车辆等,订单主要来源于政府采购或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采购。企业拿到订单的前提条件是在当地投资建厂,不少企业为获取地方燃料电池车辆的订单在多地重复投资建厂。这也是造成氢能‘虚火过旺’的直接原因。”上述企业负责人说,同样的产品,若在不同的几个地方来做,分散了资源,不利于整体产品的开发,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

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华认为,地方政府之间最好不要各自为政,最后演变为“拿市场换投资”的低水平产能复制。

商业化临界点尚未到来

专家指出,近几年,各地在政策鼓励下扎堆造燃料电池汽车,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地区不具备将技术和装备推向市场变现的能力和条件。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初具条件,但远未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对价值创造功能不可预期过高。与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部分关键材料和部件的自主化和成熟度不高。

彭苏萍指出,氢能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仍不成熟,多项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燃料电池系统中许多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如催化剂、碳纸、电堆等,目前国内缺乏量产的成熟产品,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都需要攻克。

同济大学教授魏学哲表示,氢能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关键技术还不太成熟,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偏高,商业模式和市场路径还不清晰,基础设施还只是百个加氢站级别,需要进一步扩大。“这里面实际上主要是法规问题和政策还不够完善。”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政策法规等因素,氢气当前主要用作工业原料,按照危化品管理,导致氢的制-储-运-用管理严格,全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居高,最终销往终端市场的氢气变为50元-70元/kg,相比起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没有优势,这让氢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受阻。

此外,目前加氢站的投资成本是普通加油站的5倍以上。氢云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建成运营、建设中和规划建设的加氢站总计为285座,尚有167座处于审批待建状态。“加氢焦虑”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说,从目前看,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要晚于电动汽车,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等还不健全或缺失,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一个健康的产业链,需要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技术、市场及政策形成合力,经过各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方可形成。

遏制投资冲动 地方何去何从

专家表示,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实现氢能与燃料电池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魏学哲说,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高点,已经进入了产业爆发的前夜,预计在2025年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

专家建议警惕当前一些地方对氢能非理性投资,谨防一哄而上过后一地鸡毛。氢燃料电池跟当年纯电动相比,从前端的膜、催化剂、碳纸等部件,到应用端的氢气制储运,整个产业链更长。各地宜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全国一盘棋协同发展。

近期,国家相关部委批复由北京、上海、广东牵头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进入三个城市群的合作城市。

淄博对待氢能产业的做法或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淄博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在资源能源、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了先发优势,特别是在燃料电池关键部件——质子膜领域,培育了东岳集团,历经十几年科研攻关,突破了这一核心技术,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这一技术的公司之一。

专家认为,从产业链全局角度考虑,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技术与产业富集地区、商业化应用需求地区、财政宽紧地区需错位发展,每个地方可围绕产业链进行分工,不宜发展大而全的产业链。

王振华建议,各地在谋划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应遵循“需求导向”原则,“自下而上”布局生产、储运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供应链各环节协同发展,避免某环节“单兵突进”。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