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场监管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非现场执法”

近日,网红自助餐“一绪寿喜烧”被曝以次充好、回收食材,再次引发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何让餐饮后厨彻底告别“黑匣子”?数字时代,摄像头的远程捕捉完成了第一步“被看见”,而接下来更有力的“闭环监管”,正逐步被应用到市场监管部门的“非现场执法”中。

“非现场执法”又称为“非接触性执法”,指行政机关通过监控、摄像、录像等技术手段,在执法人员不直接面对行政相对人的情况下,采集、记录其违法证据,进而对其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方式。之前,“非现场执法”在法律上一直未有明确规定,随着今年7月15日起新《行政处罚法》的实施,“非现场执法”这一执法模式首次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明确。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在上海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率先研究开发并不断完善“智慧监管•云中心”,依托上海“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探索两网融合工作,实现了“数智化、网格化、规范化”的全新市场监管治理模式。

“智慧监管•云中心”于2019年4月正式上线,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今年将“非现场监管”逐步升级到了“非现场执法”,累计覆盖非现场执法点位45个,触发预警467条,最终形成案件线索46件,平均办案时间相较一般案件减少了60.1%,处置效率明显提升。

自上线以来,“智慧监管•云中心”在企业“云申办”方面,已累计办理在线许可申请2352件,平均办结时间仅2.3天;在食品监管领域,在闵行全区1986个后厨全覆盖安装探头,将监管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全区学校食堂、中央厨房、老年助餐点以及农村会所等七类高风险重点场所发生风险监测和自动预警共17434次;在药械监管领域,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监督监控药师不在岗开药的违规行为,同时对接药店销售数据,开发特殊药品销售事件预警等功能,实现对药械产品的全流程追溯。今年以来,智能预警平均处置时长10.2天,同比减少了24.4%;在特种设备监管领域,在全市首创智慧电梯“一梯一码”监管新模式,以二维码、传感器等手段实时掌握电梯所有检测维保信息,对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通过加装传感器识别电梯健康隐患,2021年全区3.4万余部在运行电梯的维保率达到了99.7%的历史最高值,超期未检率则为0.3%的历史最低值。

“智慧监管•云中心”实现了“让数据围着业务转、人力围绕算力转、政府围着民意转”,让执法全过程“看得见、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执法弹性,大大减少自由裁量权,将权力关进“数据铁笼”。今年以来,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共办结线索3298件,同比增长79.7%,主动发现类案件线索占比同比增长14.8个百分点,办结线索时长同比减少10天,案件查办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

接下来,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将联手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探索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的非现场执法标准,包括智慧化设备如何安装,有什么参数要求和技术标准,如何向社会公示,电子化执法的流程规范等等,向全市、乃至全国进行复制和推广。

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冯啸表示,智慧监管云中心是市场监管部门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有益尝试,它重点旨在解决人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来进一步解放“监管力”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邓侃)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