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西湖区两会时间|走前列、做标杆 现代化“幸福西湖”在路上

10月12日,南昌市西湖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今后五年,西湖区将竭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城区标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幸福西湖’”。这是西湖区区长陶亿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目标。

作为南昌市中心城区,西湖区过去五年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发展答卷;未来五年,西湖区将在做大经济总量、做强产业发展、做精城市建管、做优营商环境、做实民生事业、做好社会治理上“走前列、做标杆”,在助力南昌彰显省会担当中发挥“主城区、主担当”作用。

“数”说五年:“争第一、创唯一”,“十三五”成绩斐然

100亿元

过去五年,全区综合实力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财政总收入率先在全省城区突破100亿元,较2015年增长64.5%。地区生产总值逼近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33%;每平方公里产出17亿元,产出效益排名全省县(市、区)第一,连续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桃花镇被评为全省首个全国百强镇。

200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累计实施产业类项目163个,总投资2647亿元,签约项目267个,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成为全区首个单体投资超过200亿元的项目,创历史新高。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县区及“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一类县区”。

595亿元

当前,西湖区基本构建“一园二部”的数字产业格局,电商交易额达到595亿元,是2015年的4.6倍,“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园先后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综合电商园区”“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荣誉。

116.3万平方米

城市建设成效明显,累计实施28个棚旧改项目,完成征迁面积116.3万平方米、征迁户1.4万户,基本消除5亩以上棚户区。建成高标准回迁安置小区9个、安置房8686套。南昌市委、市政府评价西湖是“全市房屋征迁引领区”“全市房屋征迁撑旗人”。

4.1万户

坚持“一街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累计改造53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超4.1万户。

100%

打造“智慧西湖”数字监管平台,成立区环卫公司,全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现100%机械化作业,“马路本色”连续三年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建成全市占地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

2.4亿元

累计投入2.4亿元实施西桃花河、龙河、孺子亭公园水质提升工程,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开展赣江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达100%。

4.8万元

202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排名全省县(市、区)第二。全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735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60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

113.7亿元

民生投入累计113.7亿元,扎实办好328件民生实事。新增校园用地130.3亩、校舍8.4万平方米、学位8850个,获“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新增民营医疗机构140家,获评“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增全民健身路径145条,完成4个公园体育化建设,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区”。

展望未来:开启建设现代化“幸福西湖”关键五年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也是西湖区开启建设现代化“幸福西湖”的关键五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西湖区提出,将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更新、民生保障、作风建设六个方面持续发力突破,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幸福西湖”。

——坚持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着重构建“双核、五圈”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全市现代服务业最优、全省城区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强区,全力拼争西湖新地位。

——坚持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从孤军奋战向全员招商转变,从广泛撒网向精准招商转变,从单个项目向集群招商转变,全力蓄足增长新动能。

——坚持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谋划储备一批,包装争取一批,开工建成一批,全力夯实发展新支撑。

——坚持在城市更新上求突破,建设配套完善的宜居城区、管网通畅的舒心城区、绿色滨水的生态城区、治理高效的现代城区,全力提升城市新颜值。

——坚持在民生保障上求突破,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健康西湖建设,努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区,全力打造服务新品牌。

——坚持在作风建设上求突破,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把业务学习作为干部提升能力素养的基本功,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全力塑造干部新形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陶亿国表示,西湖区将以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全力打造“城区标杆”、建设现代化“幸福西湖”,为南昌“巩固提升发展首位度、充分彰显省会担当”作出西湖新的更大贡献。(聂妍婧)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