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无锡何以“广聚英才”?

新华财经南京10月19日电 创新之路,唯在得人。无锡深谙此道。2017年,无锡举办首届太湖人才峰会(简称“才交会”),“筑巢引凤”营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同时无锡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持续打响,全新擘画人才工作未来图景。

10月18日至20日,第五届“才交会”——2021太湖人才峰会将在无锡举办,旨在持续搭建国际化人才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链、品牌链“五链融合”,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

“真金白银”做强引才动能

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人才一直是无锡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如何突破?近年来,无锡实施系列“人才新政”,高标准谋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吸引人才,“真金白银”广纳英才来锡创新创业,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政策活、体制顺,则人才聚、产业兴。作为率先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城市,无锡不断加大引才力度,人才政策开拓创新、持续升级。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归国创业专项支持计划;2016年起先后出台“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1.0/2.0,制定“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形成全维度、宽领域、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政策体系。

好政策更要落实好。无锡捧出“真金白银”,兑现“锡引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丁汉团队获得无锡市1亿元资金支持。

金融赋能,多元渠道联动为人才引来“源头活水”。无锡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拨、投、贷”联动的人才投入体系,营造多元化人才金融新生态。目前,无锡已成立太湖人才天使基金、成长基金,总计投入1.265亿元,撬动投资近9亿元。“人才贷”贷款额度提高至1000万,支持199家人才企业获得贷款11.4亿元,破企业融资之难、解事业发展之渴。

强大“磁力”吸引人才纷至沓来。目前,无锡人才总量超过19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8万,海归人才1.71万,高技能人才45.1万。

“牵线造桥”搭好聚才平台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无锡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在项目、信息等方面铺路搭桥,为人才筑就“黄金台”。

品牌活动牵引高端人才。立足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无锡陆续搭建太湖人才峰会、“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百企千才高校行”等系列人才交流平台,造就一个个牵引高端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连续举办4届的太湖人才峰会先后吸引了50余名顶尖人才等来锡开展合作;“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发现、选拔和扶持优质创业项目落地无锡,2021年报名项目总数超过5200个,其中国际人才项目981个,74个项目获奖,意向落地项目超百个;“百企千才高校行”活动累计促成500余个科技人才项目签约,与10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

搭建“桥梁”集聚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无锡全力构建“全球研发孵化、一线城市加速、在锡转化发展”的新路径,累计在瑞典、北京、上海等地建立11家人才科创飞地。

如吸引智联招聘在锡设立集团第二总部,建设“人才交付中心”“人才品牌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研发中心”,打造全球化人才引育、交流、服务网络。“太湖湾高校校友创新创业促进会”汇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淅江大学等近50家无锡校友会,为在锡人才创新创业、交流联谊、文体活动等需求建立纽带。

“凤栖梧桐”打响留才品牌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必须从涵养人才生态上综合施策。

为此,无锡围绕产才城融合发展,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生态优化为统揽,打造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体——人才金融港,将产业、人才与当地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综合服务。

在这里,无锡人才金融港同步规划建设的无锡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全市科技、人社、公安等14个部门共42个政务服务事项,以及财务、法律、金融、科技创业等12个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各市县区均建成区级服务中心,形成“1+8”一站式服务网络,将为所有人才提供包括人才分类认定、项目申报、健康医疗、子女教育、安居补贴、工商登记、人才融资、出入境、司法服务、园林旅游等全流程、多元化一站式服务。

此外,无锡还为各类人才整合了子女入学礼包、健康医疗礼包、人才安居礼包、院士专项礼包、人才出行礼包等五类“政策包”,从安家、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推动服务供给精准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在锡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创新发展须人才领航。无锡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引才用才育才,创新举措不断发力,招才引智的土壤愈加肥沃。(殷晴)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