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红灯频闪。“毒生姜”“老鼠肉冒充羊肉”等爆料不断挑战国人的神经。再联想到以前的“地沟油”“三聚氰胺奶”“苏丹红”“假鸡蛋”“染色馒头”“瘦肉精”“爆炸西瓜”“工业明胶老酸奶”“毒胶囊”“塑化剂超标白酒”“致癌金针菇”“速成鸡”“毒大米”“甲醛白菜”“毒奶粉”……这一连串“记忆犹新”的新式名词,其指向的均为我国近年来曾“轰动一时”的“著名”食品安全事件。

曾几何时,每年总有那么几桩食品安全事件“名震全国”,让我们瞠目结舌,“食不下咽”;但从何时起,这类事件开始频繁进入公众视线、挑战国民神经;又从何时起,“百毒不侵”、“有毒食品特供中国百姓”已然成为中国民众茶余饭后调侃自身的“闲话”……

尽管近年来我国努力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但无法回避的是,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新华08网特别推出“异闻录”专题策划,以尽绵力敲响食品安全警钟,呼吁食品安全领域的“中国梦”! 

  • 假羊肉再升级 黑心商贩用老鼠肉加明胶冒充羊肉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鼠肉冒充羊肉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苏制假售假犯罪团伙用狐狸、水貂、老鼠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详细]

  • 惊!“40吨病死猪肉流向广东湖南餐桌”?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今年侦破的十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案指出两名被福建省南靖县当地镇政府雇请来负责处理病死猪肉的工作人员,将捡来的或以几毛钱一斤买来的病死猪私自屠宰后销往周边省份,累计销售近40吨病死猪肉。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这些病死猪肉主要销往广东、湖南等地,最终流向了餐桌。[详细]

  • 不“塑”之客!白酒业塑化剂事件“记忆犹新”

    2012年11月,继酒鬼酒、贵州茅台之后,五粮液和洋河也被卷入塑化剂风波。在这场持续发酵的风波中,两大疑点为社会各界广泛瞩目。其一,白酒里的塑化剂到底从何而来?其二,卫生部关于食品塑化剂含量的相关规定,是否适用于白酒行业目前仍存争议。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如何修复消费者的信任感,还是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详细]

  • 苏丹红为何那样“红”?

    苏丹红这样一种原本早在多年前就因确认能够致癌而理应被完全逐出市场的物质,在中国却又开始成为一个“角儿”。如此喧闹一阵过后,苏丹红注定会冷清结束其告别演出,但消费安全与生命健康问题,却依然是我们必须长久关注的话题。[详细]

  • 不“塑”之客!白酒业塑化剂事件“记忆犹新”

    2012年11月,继酒鬼酒、贵州茅台之后,五粮液和洋河也被卷入塑化剂风波。在这场持续发酵的风波中,两大疑点为社会各界广泛瞩目。其一,白酒里的塑化剂到底从何而来?其二,卫生部关于食品塑化剂含量的相关规定,是否适用于白酒行业目前仍存争议。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如何修复消费者的信任感,还是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详细]

  • 问题生姜成“毒姜军” 安全标准内外有别寒人心

    据媒体近日报道,山东潍坊峡山区姜农违规超量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而当地姜农都知道这种剧毒农药的“厉害”,产的姜只外卖,自己不吃。更需深思的是,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详细]

  • “速成鸡”惹争议 洋快餐陷食品安全门漩涡

    2012年11月,有媒体爆料,山西粟海集团向肯德基供应“45天速成鸡”,投喂的饲料能毒死苍蝇。文中描写,在饲料厂车间内,弥漫着浓重的刺激气味。在现场,工人们不时把大量工业盐、氯化胆碱原料倒入机器中加工。对此,山西粟海集团回应说,中国肉鸡行业普遍使用白羽鸡,45天属于正常,2012年抽检结果均合格。但靠药物养成的“速成鸡”是否安全仍引发中国民众的极大忧虑。此后,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代表百胜集团,发布《致广大消费者的公开信》,就“速成鸡”事件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足公开致歉。[详细]

  • “爆炸西瓜”:吃得,吃不得?

    爆炸的西瓜,把一个新的名词带入公众视野——植物激素。这种先于食品添加剂加入农作物的化学产品,早已在农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直到整田西瓜爆裂的那一天,才真正开始引人关注。[详细]

  • “染色馒头”:谁给它开了“绿灯”?

    2011年4月,据报道,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竟然是用着色剂将白面染色制成的,制作过程中更加入防腐剂。网民质疑,生产厂商给馒头染色极其恶劣,可无其他单位的“配合”,“染色馒头”生产不能“一路绿灯”。[详细]

  • 某矿泉水大牌最近有点“烦” 消费者会否谅解?

    近日以来,农夫山泉“质量门”风波继续发酵。面对媒体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的回答并未让消费者满意,而且愈演愈烈。“农夫山泉,有点甜”,这句广告语如今多了一份苦涩,据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透露,截至4月底,“标准门”造成的损失超过6000万元。同时,钟睒睒宣布,农夫山泉将放弃北京桶装水市场。[详细]

  • “毒胶囊”揭药品安全漏洞 老字号也中枪

    一些不法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制药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毒胶囊”一经爆料,因其牵涉广泛,迅速引发公众关注。据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均发现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的问题。2013年2月,“毒胶囊”案件被判决,多名被告人获刑。[详细]

  • “瘦肉精”十年难禁绝?!

    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未被根除。频繁出现的“瘦肉精”事件,令人们再添食品安全之忧:“瘦肉精”的源头究竟在何处?明令禁止的化学药品为何流入了生猪养殖渠道?是谁为“瘦肉精”的流通打开窗口?[详细]

  • “假鸡蛋”:“异想天开”的“成人童话”?

    煮熟的蛋黄能“跳高”,广州消费者一怒之下将“假鸡蛋”通过媒体公之于众。尽管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显示为“真鸡蛋”,不少消费者仍旧对此不以为然,各地有关假鸡蛋的“传说”也仍此起彼伏。有关人士指出,本是真鸡蛋,但消费不放心,这是广州“假鸡蛋”事件背后存在的消费心理症结,反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热切关注。[详细]

编审:范珊珊 责任编辑:王钦炜  邮箱:editor@xinhua08.com.cn